Accent Craftclass x 曹疏影:詩與遷徙 的封面图片
Accent Craftclass x 曹疏影:詩與遷徙 的封面图片
主办人
56 人参加

Accent Craftclass x 曹疏影:詩與遷徙

主办人:Accent Accent
Zoom
购买门票
往期活动
门票价格
US$25.00
欢迎!请在下方获取门票以参加活动。
活动详情

在到處都是過境、中轉、旅程的世界裡,還會發生真正的「遠離」嗎?在遙遠而陌生的地方,可否毫無負擔的使用「鄉音」?為什麼要使用鄉音?母語怎樣得見其珍貴,但我們對母語只有熱愛嗎?

滾動的石頭不生苔,滾動的詩長出了多重宇宙,詩人曹疏影從哈爾濱,到北京、義大利、香港,再到台灣,隨身攜帶的文字每每與陌生地貌、情境、他鄉的語言撞擊,而生出新的鏡像。她的最新詩集《石榴海難》是生長於遷徙、紊亂與夢魘的文字,關於被拋擲、然後如何繼續;關於島嶼、半島、陸地之間的投射與反對;關於在無人能懂的地方突然回憶起廢墟上的一場廢墟。這場活動裡,她將講述這本詩集收錄的所有變幻。

《石榴海灘》 聯合文學出版 2025

詩集介紹

這是一部在紊亂與夢魘中誕生的詩集,也是關於「如何留下來,如何繼續」的作品。 在他鄉的歲月裡,詩人以敏銳的觸覺同時觀照著不同地域的脈動。島嶼、半島與陸地之間相異的意識形態互相碰撞,交織出獨特的韻律與節奏。病毒、科技、政治與日常生活的經驗,在詩行間轉化為深刻的思索。

童年記憶中那些不斷消逝的街景、轉瞬即逝的風物,與香港特有的「倒數」時間觀在詩中相互映照。家鄉的巨大蕨類彷彿恐龍時代的殘影,與城市裡的檳榔攤、網路世界裡的狂歌突進形成奇異的並置。這些紊亂與夢魘不僅是創作的背景,更成為了思考的密碼,承載著「愛」與「不捨」的重量。在異鄉寫作的過程中,母語忽然從身體深處浮現,帶來了新的創作維度。作為一個「外鄉人」,詩人發現說著「方圓百里總沒人聽得懂的話」竟成為一種必要的表達。這不僅是與當下的對話,更是與過往自我的重逢。

名家推薦

她的寫作能為內心的每一種文學創造革命的條件。

——Lucas Klein 柯夏智(漢學家,翻譯家)

在離開北方大陸,輾轉生活於多地的二十年中,詩人曹疏影的寫作藝術尚未被充分理解。她的文體瑰麗機智,意象世界具有鮮明的原創性。她的聲音兼具古典詩人的深邃和現代抵抗文學的鋒芒。在異化和分裂的時代,她的核心主題是愛,並為之貢獻了多變的傑作。

——王煒(詩人)

曹疏影的詩歌帶著一種「蠻」,不是蠻橫的蠻,而更接近「蠻」這個詞的語源──相較於正統建制的邊陲性、方言性,甚至無政府個性。若說語言即政治,這種「蠻」在今日小清新、小哀愁當道的詩歌市場中,極具挑釁意味——我們有抒情的詩、有戰鬥的詩、有輕靈的詩,但在美的同時挑釁語言的詩,非常稀少。

——楊智傑(詩人)

·

·

主講人

曹疏影(1979—),詩人。生於哈爾濱,北京求學,後居香港,現旅居台灣。有手作詩集《拉線木偶》(2000,北京)、《茱萸箱》(2022,北京);出版有詩集《金雪》(2013,香港)、《她的小舌尖時時救我》(2021,台北);另有出版散文集《虛齒記》(2011,香港)、《翁布里亞的夏天》(2012,北京)、童話《和呼咪一起釣魚》(2008,台北)。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、香港中文文學獎、劉麗安詩歌獎、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獎、台灣OpenBook年度十大好書獎,台灣楊牧詩獎。曾受邀參加亞洲詩歌節,Vermont詩人翻譯駐村計畫。最新出版詩集《石榴海難》(2025,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)。

時間

3月16日 

紐約10:00-11:30(上午)

臺北10:00-11:30(晚上)

主办人
56 人参加